NBA > NBA新闻 > 马刺
得篮板者得天下? 关键篮板可决定冠军归属
来源: 网易     2014-10-27 10:52:00

  去年,雷-阿伦的一个三分球拯救了热火。实质上,此前波什抢到的前场篮板同样关键。尽管热火证明了夺冠不必篮板强,但若没有这个篮板,去年的冠军已是马刺的囊中之物了。那么,如何以最大的概率去抢到篮板呢?

  在2013年总决赛第六战常规时间最后几秒钟,勒布朗出手三分不进,但原本呆在翼位的克里斯-波什冲到在禁区人堆中抢到了关键篮板,立刻传给雷-阿伦,后者在底角投进了扳平比分的三分。这一球挽救了热火命运,让他们在第七场成功卫冕。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篮板球,这个篮板球可以说决定了冠军的归属。波什的这个篮板,简直就是对篮板球距离和角度判断的完美诠释。

无价的一个篮板

无价的一个篮板

  “得篮板者得天下”是篮球运动中约定俗成的真理。

  在今年4月公牛对魔术比赛的第四节,吉莫-弗雷德特在与泰-吉布森挡拆之后跑到左翼出手三分。就在球飞向篮筐的时候,乔金-诺阿从罚球线附近冲到禁区。弗雷德特投丢了三分,但诺阿伸展长臂,起跳抓下前场篮板后轻松补进。他完美地掌握了补篮时机,也许是出于好运,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他准确预料到了篮板的方向。

  这或许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打球有时候也得靠灵光一闪。在这种情况下,诺阿靠的就是感觉,感觉一个球投丢了以后会怎样弹出来。

  但若是他可以不止凭感觉抢板呢?

  如今的NBA已经进入了“监控时代”,因为球场上的追踪摄影技术已经十分先进,我们可以得到每一位NBA球员跑动的速度,传球的概率,以及运球的次数等等数据。

  而这些隐藏在球馆上方的摄影机记录的不只是球员,还记录了篮球的轨迹,每秒图像24帧。NBA设置Sport VU追踪系统的本意是推进球队的数据分析技术,但如今数据所涵盖范围的广泛已经远远不是球探报告能够描述的了。

  这些数据也能帮助我们回答一些很久远的问题,比如,篮板的落点有没有规律?

  2013-14赛季,球员们一共投丢超过10万个运动战进球,投丢就意味着篮板,很多篮板是能够改变比赛结果的。多年来,球员和教练都在研究篮板问题,当球出手,球员们都忙着卡位。卡位就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有利位置,抢下可能出现的篮板球。但由于球的力道、落点都可能不同,没有人能准确预测篮板的落点。

  而在新的追踪系统下,每个投丢球的轨迹都被记录了下来,篮板也一样。现在我们可以用前所未有的精度描绘出出手位置和篮板位置的关系,也能找出篮板的规律和奥秘。

  篮板不会太远离篮筐。上赛季,几乎80%的篮板球都落在了离篮筐8尺以内的范围里,而且落点的分布是非常对称的。

“得篮板者得天下?未必

  我们通过Sport VU追踪系统统计了上赛季95000个篮板的轨迹,包括抢到篮板的位置和出手位置。所以当谈到篮板,我们必须记住以下三个规则:

  1.距离很重要

  2.方向很重要

  3.会有随机概率

  ・距离

  一般意见认为出手距离离篮筐越远,篮板弹出的距离也就越长。而追踪系统则为我们呈现出更多细节,从下图就能看出,篮板的平均距离是与出手距离成正比的。

“得篮板者得天下?未必

  但就算是最远距离的出手,其篮板距离也只有8英尺――并不算远。这可以用物理定律解释,但部分原因也与球员站位有关。远距离出手一般都出现在阵型松散的情况下,因此篮下没有那么多人抢篮板,导致篮板弹出很远。

  ・方向

  出手位置和角度往往决定了篮板的位置,以底角三分举例,上赛季投丢的底角三分都会导致长距离篮板(平均距离7.3英尺)。但篮板位置更取决于出手的三分在哪个底角,下图展示了左侧底角三分的篮板方向(偏右)。

“得篮板者得天下?未必

  可以看出,篮板更多会弹往出手方向的反方向,只有接近10%的篮板落在了另一侧篮下的位置。而右侧底角三分的情况,则是恰好完全相反的。

“得篮板者得天下?未必

  “弱边定律”看起来是很准确,但事实要比观测结果更复杂一些。“弱边定律”来源于回弹原理,短距离篮板比长距离篮板更符合这一定律。

  《篮球定理》的作者约翰-丰塔内拉曾指出,“弱边定律”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书中写道:“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篮板倾向于弹向出手的另一边,因为‘运动中的物体会被外力影响作用’。因此从左向右运动的篮球在弹筐后会改变方向,因为篮筐向球施加了外力。”

  “要让篮板落在左侧,那么球弹筐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正面撞击,这样篮筐作用在球上的力才够大,但大部分撞击都不够大,不至于改变球的方向。”

  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约翰-休斯也分析了篮板方向理论,他总结了三种投丢球的情况:空气球,砸板球和典型球。休斯认为,典型球对于篮板的影响是随机的,“因为篮筐是圆的,但平均下来的结果仍然会是在反方向上。有时候会出现反弹回原方向,但总体来说是倾向于反向的。”

  职业篮球运动员是很少投出空气球的,而非空气球的篮板判断要更困难一些。因为混乱理论,篮板一定会落在弱边的定论有些过于夸大,虽然是“大部分”,但这“大部分”的范围并不大。

  整体上讲,“弱边定律”其实有些虚空,上赛季只有56%的底角三分弹到了弱边。但这一定律却更适用于短距离篮板,比如帕森斯抢到的这个。远距离篮板则是完全不同的,哪怕所占篮板比例只有20%,但却显示出所谓的“强边定律”。为什么?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联盟追踪系统专家查理-洛夫(曾在杜克大学与K教练共事)解释得最好。洛夫认为,狠砸篮筐会出现长篮板,而篮板轨迹会与球的飞行轨迹是一个方向。

  “篮板要向弹出8英尺的距离,球就必须砸在篮圈前沿(这样篮板会飞向出手人)或者篮圈内侧(这样篮板会飞离出手人)。比起篮圈后沿,球砸在前沿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出手会让篮板轻微弹起,但若是只考虑球狠砸篮圈,那么弹在前沿的概率比弹在内侧和后沿大很多。”

  ・随机概率

  每个投丢的球都是物理展示,结果总与定律有关。但有些结果是不可预测的,也往往会改变球队命运。方向的研究是真实有用的,但篮板的基本定律还是要在篮下抢篮板。抢篮板的指南就是用身体挤住对手、卡住位置,得到更容易争抢篮板的机会。

  NBA球员都人高马大、天赋异禀,他们抢篮板时的起跳高度可不能跟一般人同日而语。篮板数据也呈现出了这个特点,可以说,NBA的篮板落点要比一般球赛中的篮板落点更高更近。

  * * * *

  追踪系统确实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往篮球数据分析都集中在球员表现和探索新的球探报告角度上。虽然那也很有道理,但篮球肯定不止于某个球员或某支球队。追踪系统可以告诉我们钱德勒-帕森斯和吉米-巴特勒的跑动距离最长,帕蒂-米尔斯的速度最快等等。这已经超越了对于个人表现的衡量,而是建立起了系统的数据地图。这将会帮助教练、球员和媒体更理解球的转移、防守位置、进攻构建以及篮板拼抢。

  篮板是篮球的美妙所在,而它永远存在偶然性。虽然有定理可以预测篮板的规律,但因为篮筐设计的完美,随机概率永远存在。不管摄像机多么刁钻,也还是会有它不能解释的谜题。

  (PH)

  

下载直播TV手机版,省流量更流畅

点击下载
  • 密码强度:弱
  • 网络用户使用协议

已有帐号?

快速登录

  • QQ 登录
  • 微博登录
  • 微信登录

再消费
升级为
签约主播
个人中心
登出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