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赛第三场后,塞尔吉-伊巴卡成为俄克拉荷马的城市英雄,风头甚至盖过了常规赛MVP杜兰特和他的激情小伙伴维斯布鲁克。
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是伊巴卡带伤复出,雷霆很可能0-3落后,命悬一线。在已经宣布赛季报销的情况下,伊巴卡在第三场火线复出,像1970年感动一代代球迷的威利斯-里德一样,拖着一瘸一拐的伤腿帮助球队拿下了宝贵的胜利。
伊巴卡的作用绝不只是精神层面上的,整场比赛他7投6中得到15分7篮板4助攻,他的存在让前两场在内线予取予求的马刺屡屡碰壁,最终败下阵来。
伊巴卡才25岁,不出意外还有很长的黄金期,带伤作战无疑极具风险。但为了帮助球队,伊巴卡甘冒风险:“我的小腿还会疼痛,但我的队友需要我,无论如何我都要回到场上奉献一切。”第三战最后时刻下场时,全场球迷为伊巴卡起立欢呼,这名大个子把脸埋在了毛巾里,不愿让球迷看到自己落泪的样子。
在队友巴特勒看来,伊巴卡的坚韧并不奇怪:“我始终相信伊巴卡会回来的,因为他来自刚果这个苦难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就能回来。”
1988年,伊巴卡出生于刚果这片战火频繁的非洲大地,他是家中18个小孩中的第16个,有几个兄弟姐妹他甚至从来都没见过。同为篮球手的父母赋予伊巴卡运动天赋,父亲效力于刚果共和国,母亲则效力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伊巴卡8岁的时候,母亲死于霍乱;9岁的时候,灾难接踵而至,刚果爆发内战,伊巴卡跟着父亲颠沛流离,而父亲很快就被定为政治犯而入狱。
和很多非洲、美国贫民窟黑人孩子一样,体育成为他们逃离地狱的唯一途径,是篮球改变了伊巴卡的生命。2006年非洲青年篮球锦标赛,17岁的伊巴卡率领刚果共和国夺冠,并荣膺MVP,开始吸引职业球探的注意力,并被挖到法国效力于低级别联赛。很快伊巴卡又转战西班牙联赛,并在此期间自学西班牙语,为日后加入西班牙籍并效力于西班牙国家队做好了准备。
2008年,伊巴卡的篮球生涯迎来最大转机,雷霆在第24顺位选中他,并决定将其留在西班牙联赛继续锻炼,一年后才将其招入帐下。至此之后,盖帽王、最佳防守阵容、千万合同相继到来,昔日的苦难终于化作今日的成就。
这就是伊巴卡的故事,事实上,在许多NBA球员背后,你都能或多或少找到令人动容的过往,而正是那些异于常人的苦难经历,才让他们站到了NBA这个篮球最高殿堂上。
(编辑: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