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体坛周报》爆料称鲁能本赛季成绩之所以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库卡的训练毫无战术可言,并称库卡居然在训练时与助教、外援一起喝咖啡。当晚,鲁能俱乐部官方表示这一不实报道是恶意诽谤,保留进一步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怒斥记者无良,并“请记者站出来”。
紧接着,《体坛周报》今天再次发表评论,称“批鲁能无恶意,为何听不进逆耳良言?”。此次鲁能迅速作出回应,在今天中午11点左右在微博发表文章《驳“体坛惊诧论”》,全文如下:
体坛的“糊粥”
巴西盛产咖啡,巴西人喜爱咖啡正如中国人喝茶,这本是两国文化差异。以咖啡说事,避而不谈“据鲁能队员透露”写稿的“本报记者组”,国人爱茶,巴西爱咖啡,而体坛选择了“糊粥”。
体坛就是“民”?
明眼人可以看出,微博的跟帖和评论是一边倒的声音,此为民意。提出防民之口的论断,恰恰暴露了某些媒体长期以“民意”自居、以足坛专家自居并以此绑架民意、误导球迷的真实面孔。
少扣帽子
言必称“照镜子、治治病”,一个体育媒体,何时与政治有了交集?为了攻击不择手段,国之大体都可拿来用作调侃的工具。抱歉,我们在这里只研究足球,无暇他顾,如果真要治治病,倒是有一剂良方可荐:《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包治百病,药到病除。
自贴标签
“稍有不同声音”的体坛,数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守,感谢有你一路相伴,我们始终没有区别对待,为何这次你反倒要急于自贴“标签”?
欢迎“揭与批”
与“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体坛相反,我们打开报纸,充满期待的总是“古道热肠”式的“揭与批”,过去如此,将来亦如此。只是“辛苦”了那些“本报记者组”,满世界去找寻属于他的“据鲁能队员”,扯掉“本报记者组”的皇帝新衣,尴尬了谁?
(编辑: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