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 > CBA > CBA新闻 > 北京
金汕:老北京男女篮为何能获19个冠军
来源: 新浪体育     2014-03-12 11:13:00

  看现在CBA,总是一个教练主宰一个球队风格多少年。和老篮球运动员聊起来,他们说中国篮球50年代初所以能从水平落后通过七八年的努力与欧洲强队分庭抗礼,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群优秀、敬业的教练员团队。而北京男女篮在职业化之前夺得19个全国冠军,也是有一个优秀的教练团队。

  老北京的篮球教练可以用有知识、肯钻研、善创新、愿吃苦、眼向下来形容。北京体育在五六十年代所以全面发展,不能忘记有热爱体育的市委第二书记刘仁事必躬亲,他指示市体委加大了对篮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支持与投入,这个教练团队中有民国年代已经在篮球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范政涛、陈文彬、程世春、高鹗,还有退役不久的张光烈、白金申、刘二柱、陶传孝、张福奎、鞠汾庚、张锡山、何诗荪、沈迪贤、蔡明霞、傅莲贞、胡英信、郑于莲、王元琪、华迪平等年轻教练,当然也有为北京篮球立下功劳后来上调国家体委的杨福鹿、钱澄海、杨伯镛等。

  北京篮球所以曾经长时间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源于球队领导具有战略眼光,高瞻远瞩,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当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体委及其男女篮“掌舵人”都具有战略眼光,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更多地着眼于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一个坚强的团队,当时北京男女篮大部分教练员既具有大学水平,而且都是身经百战的运动员,市体委领导既看到教练员们的这些长处,也指出了他(她)们的不足,即训练比赛经验和对篮球的认识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必须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为此,市体委领导曾决定所有教练员脱产三个月,在工人体育场集中进行教学研讨会。通过学习和讨论,教练员们的理论水平和对篮球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并提出“用三年打基础,第五年出成绩”,从根本上杜绝了教练员们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做法,这对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有很重要意义,使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了进一步加强。程世春教练回忆那三个月学习感慨地说:“通过那次学习和讨论对我帮助很大,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篮球的客观规律,它使我执教北京队以及后来执教国家队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在“用三年打基础,第五年出成绩”的指导思想下,队员们都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这批年轻队员终于在第五年头上挑起了北京篮球的大任,196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运会上荣获冠军。

  当时北京市体委及篮球班有关领导还明确指示:“要把身体条件二流的运动员打造成具有一流技术的运动员”,而能否把身体条件是二流的学员培养成优秀运动员,关键在于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后来的事实充分说明,北京篮球队的教练员们是具有这种水平和能力的。

  当年北京男女篮的教练员们几乎天天晚上在篮球班教研室一块讨论攻防技战术和训练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老北京男女篮教练用不着召开教研组会议,因为天天都在讨论,这在当时北京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中已蔚然成风,可以说篮球支配了他们的生命和理想。

  教练员们不仅在住地天天讨论技战术等问题,就是外出比赛坐在火车上也不忘议论。例如,教练员们在训练队员各种攻防脚步动作时感到,究竟用身体哪个部位来控制脚步动作,一时难以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是,这个让教练员们反复思考的问题却在火车上意外地得到答案。一次教练员们率队去我国南方比赛,坐在火车车窗边向外张望,见一农民推着一辆满载农作物的独轮车。谁都知道推独轮车很难掌握平衡,但那位农民却能通过脚步动作很好地控制独轮车的平衡,显得驾轻就熟掌控自如。教练员们突然发现农民的脚步动作之所以灵活自如,原来是靠腰腹力量来控制脚步动作和独轮车平衡的,这一幕顿时让教练员们茅塞顿开,原来脚步动作是要靠腰杆子来当家的,只有腰杆子当家了,脚步动作才能不乱。通过在火车上偶然得到的启发,教练员们总结出“腰动脚随”四字真言,概括了腰和脚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减少了训练的盲目性。后来教练员们就把这一收获贯彻到各种攻防脚步动作的训练中,在训练脚步动作时特别重视腰腹力量的运用。因此,北京男女篮的队员们在教练员们的训练下,都能掌握正确而熟练的各种攻防脚步动作和个人摆脱假动作。至于其它技术的提高,也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摸索与研讨。

  北京的篮球教练们树立了北京风格,北京男女篮在五六十年代所以能拿19个全国冠军、13个全国亚军,就是学习别人的优点又不盲目生搬硬套别人的打法。这个团队能根据球员的自身特点制订树立适合自己的独特技战术打法与风格。

  老北京男女篮经过科学系统和严格的训练,队员们都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各种攻防个人技术讲究规范。在比赛指导思想上明确“有什么兵打什么仗”的原则,建立了快速灵活、多点策应、多点进攻、多点开花、防守多变善变的特点。他们绝不用搜罗一批大个子站着打的方式,而是强调“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小个子要更快更灵”,大个子一定要掌握小个子的灵活技术,碰见对方高个子队员,我就用灵活性打你;如果对方身高不如我,我就用身高和灵活的技术“欺负”你,绝不能把高个子练成只会在篮下死抗硬顶技术单调的那种类型的运动员。北京男女篮队员都掌握了娴熟的个人技术和脚步动作,形成了行进间的快速技术和摆脱假动作,“手不黏球、马不停蹄”,在频繁的穿插跑动和不停的传球中创造进攻机会,所以老北京男女篮不怕对方打全场紧逼,对方越打紧逼就越来劲,创造了破紧逼的“一条龙”战术。

  北京男女篮就是掌握了“三把利剑”,看看今天篮球界沉迷于大个子,丢掉了中国篮球固有的灵活、多变、准确的特点,是很值得今人借鉴的。

  (编辑:PH)

下载直播TV手机版,省流量更流畅

点击下载
  • 密码强度:弱
  • 网络用户使用协议

已有帐号?

快速登录

  • QQ 登录
  • 微博登录
  • 微信登录

再消费
升级为
签约主播
个人中心
登出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