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因之后,十二年来,球员工会终于迎来又一位巨星主席――保罗走上了前辈鲍勃・库西等人走过的“球而优则仕”老路。这些年来,工会主席位置难见球星,可球员工会成立之初,主席可都是有着影响力的大人物。鲍勃・库西、汤姆・海因索恩和奥斯卡・罗伯特森,是早期工会“三巨头”,他们先后担任主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第一任工会主席,库西的作为尤其值得称道。库西所在的年代里,NBA球员没有健康保险,没有养老金,也没有最低工资保障。球员们地位低下,收入很低,老板每赛季只付给一些大名鼎鼎的球星几千到一万美元报酬,大伙都怨声载道,这时库西就成为了帮全联盟球员出头的人。经过与时任NBA总裁毛瑞斯・波多洛夫的三年谈判,库西终于帮助球员们争取到了一些权益:大家的伙食补贴从每天5美元增长到7美元。
库西卸任后,汤姆・海因索恩和奥斯卡・罗伯特森(他于1964年逼迫NBA承认了工会的合法性)继续致力于改善球员生存环境,并取得一定成果。由于种种原因,“三巨头”之后、保罗之前的十届工会主席中,只有鲍勃・兰尼尔、英格利什(只在1988年短暂接手)、伊塞亚・托马斯和尤因等人是一流球员。《体育画报》的资深记者伊安・汤姆森指出,在日渐商业化的联盟里,越来越多的比赛和商业活动让球员分身乏术,而工资水平提升,“阶级分化”严重,让大牌球星对工会事业日渐缺乏兴趣(他们也不被普通球员信任)。这种情况下,球员工会早期“巨星轮流坐庄”的局面被打破。
可能是因为精力原因,海因索恩、罗伯特森、保罗・西拉斯、伊塞亚・托马斯、迈克尔・科里、安东尼・戴维斯和费舍尔七任主席,都是在职业生涯末期才开始任职。历史上甚至出现过三次“例外”:球员已不是现役身份,但仍然成为工会主席。一般情况下,只有现役球员才有资质成为工会主席,但上世纪80年代,鲍勃・兰尼尔的情况却很特殊。1983年,在兰尼尔担任工会主席期间,NBA与球员工会签订劳资协议,就“工资帽”金额达成一致。全美四大体育联盟中,首次出现“工资帽”这个概念,此举被认为是球员工会的一大历史成就。兰尼尔说,为监督工资帽实行,实际上已在1984年因伤淡出球场的他,后来在主席岗位上又坚持了一年,到1985年才退休。
1998年,第一次真正停摆到来。当时的工会主席尤因以其超级明星身份,曾受到多数球员信任,可他没有在劳资谈判中为普通球员争取利益,而是在经纪人大卫・法尔克的操纵下专注为球星牟利,结果声名尽毁。十二年后,人缘好的保罗再次以巨星身份受到球员一致拥戴,当选主席,很不容易。这一次,没人希望保罗再走尤因的老路了。
(编辑:木心树)